
“实施市区环保机构垂直管理改革、推进群团机关‘扁平化’改革、支持罗湖区申报创建‘国家消费型经济试验区’……”7月17日,深圳市2017年改革计划出炉,此次改革计划共推出27项改革,涉及经济体制、生态文明等七大领域。
改革是深圳经济特区的安身立命之本。早在13年前,深圳就在全国第一个成立改革办,系统性推进改革工作。今年推出的27项改革,突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主线,突出转变政府职能这一重点,突出提升城市质量这一战略,整体突出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。
27项改革项目中,涉及经济体制领域的改革最多,达11项,其中包括推进基础设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、深化市属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、完善社会信用管理体系改革、建设前海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改革等;涉及社会和司法体制领域6项,其中包括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体制改革、探索集团化办学模式改革、深化警务体制机制改革等;另外涉及党的建设领域的改革3项,涉及生态文明、民主政治、文化体制领域的改革各2项,涉及纪律检查领域的改革1项。

■部分改革项目解读
启动“大前海”规划编制
改革内容:深化投资便利化改革,完善负面清单、国家安全审查机制、反垄断审查机制“三位一体”的外商投资监管体制,推进对外投资备案制,研究支持对外投资的外汇和出入境管理政策创新。全面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,加快国际贸易“单一窗口”建设,深化关检联合作业模式创新,加快落实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工作,建设特色服务出口基地。推动“中国前海”船籍港改革并出台配套政策,加快高端航运服务业发展。加强深港跨境金融基础设施建设,深化跨境金融创新,加快金融科技产业集聚发展。加快建设国家“一带一路”战略支点,完善双向投资综合服务,推动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产业园建设和港口物流合作。启动“大前海”规划编制,推动“大前海”湾区协调联动发展。